全名西藏文化寶藏德格印經院大法庫吉祥多門,又稱德格吉祥聚慧院 藏語稱德格巴宮的德格印經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 的美名,德格印經院始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第十二代德格土司為傳承文化弘揚佛法,在其家廟貢欽寺內另建佛殿,刻版印經。前後經過4代土司,歷時30年,建成了31底的印經院。在藏區三大印經院(四川德格印經院、西藏拉薩印經院和甘肅拉卜楞印經院)中,德格印經院以其收藏文獻典籍最廣博、門類最齊全以及考究的刻版工藝和精湛的印刷工藝而位居三大印經院之首,院藏典籍830餘部,木刻印經版近30萬塊,富集整個藏民族文化典籍的70%以上,並有許多印度梵文、烏都爾文孤本、珍本。同時,院內製版、印刷、裝幀工藝精湛,堪稱一流,工藝流程古老而完備,被稱為刻版印刷的活化石


 




印經院的整體建築呈正方形,紅牆平頂,莊嚴古樸,具有濃郁的康巴藏式古建築特色


 



遠觀紅牆平頂上的金剛時輪、鎦金孔雀和金幢經幡


 




無數虔誠的藏民在印經院四周轉經,有口念經咒,有手持轉經筒,步行順時針繞印經院轉經祈福




院內分藏版庫、紙庫、曬經樓、洗版平臺、裁紙齊書室及佛殿、經堂等




德格印經院以藏書豐富,門類齊全。各教派相容並蓄著稱於世。創始人雖信奉紅教,但他並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經典。使德格印經院超過其他印經院而形成特色






大殿


 



二樓的經版庫


 



 



總計約30萬塊經版排列整齊,分門別類地插滿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是德格巴爾康的特色之一。製作經版的材料是當地常見的紅樺木,在秋天砍伐,經熏烤乾燥,半年後再經水煮、烘乾、刨光成型,才能刻版。刻好的經版要放進酥油裡熬煮,才能經久耐用。




三樓是至今仍保持著三百年前的傳統木刻印經技術和工藝的印經作坊




印經時兩人一組,相對而坐,印版放置在二人之間的斜板上,從刷色、上紙、壓滾、取紙……周而復始以快速的動作持續不斷地上墨印經





印經成品有分墨汁版和硃砂版兩種類型


 



曬經處


 



上四樓開放式屋頂,可眺望德格縣城








在印經院的屋頂上遠眺山邊








屋頂上的金剛時輪、鎦金孔雀和金幢經幡閃閃發亮





 



1996年,德格印經院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立了專門的文物管理所,由專職人員負責研究和保管工作目前則正積極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秀"~~的嬉遊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